3月12日,中國工程院蘇義腦、孫金聲等院士與全國10位相關領域專家齊聚北京,就高鋼級大口徑管道安全關鍵技術與規模應用成果進行交流探討和技術論證。
油氣管道是能源供給的通道,安全關系國計民生。如何從源頭保證油氣管道,特別是高鋼級大口徑管道運行的本質安全一直是業界關注的重點。
今年3月1日,尼日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利亞石油管道發生泄漏爆炸,造成50人失蹤,大范圍水資源和空氣污染。事故再次引發人們對油氣管道安全的關注。
據統計,截至2018年我國已建成油氣長輸管道13萬千米,2025年這一數據將達到24萬千米,其中以西氣東輸一二三線和中俄東線為代表的高鋼級大口徑管道就有4萬千米,而且隨著我國油氣消費量和進口量的快速增長,高鋼級大口徑管道的建設規模必將逐步提升。但這些管道在帶來大量“福氣”的同時,也對安全運行提出了嚴格要求。
中國材料科學家、石油管材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鶴林指出,此前我國長輸管道建設運行安全方面的主要技術挑戰有:一是缺少全尺寸爆破試驗平臺,無法準確預測大輸量管道止裂韌性;二是復雜載荷條件管道防災技術存在瓶頸,難以滿足安全防護要求;三是焊縫缺陷內精度低,缺乏應力連續內檢測裝備;四是高鋼級大口徑管道失效機理和災害后果認識不足,風險管控難度大。
“預知預測預防油氣管道風險、避免惡性事故發生,實現管道本質安全,是我們管道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總經理閔希華說。為了給祖國輸油氣、給人民送“福氣”,自2006年開始,在國家和中國石油24個科研項目支持下,西部管道公司組織“產學研用”7家單位、200多名科技人員,針對上述技術挑戰,歷時12載持續攻關,獲得突破性進展。
據閔希華介紹,他們創建了亞洲首座、世界第三座高鋼級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全尺寸爆破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創新了復雜載荷條件下管道防災技術,并創建相關國家標準;研制出管道高精度檢測裝備和系統;形成高鋼級大口徑管道定量風險評估技術等四大技術創新成果,有效解決了四大挑戰,為我國油氣管道安全運行,特別是未來管道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鶴林說,西部管道公司等單位借助西氣東輸管道建設,組織開展的管道斷裂控制、高精度監測等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的數據和成果,對中俄東線、西氣東輸四線等油氣管道建設,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另據了解,四項創新成果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5件,制定標準9項,4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管道全尺寸爆破試驗及止裂、管道應力弱磁內檢測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繼美國、意大利、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國際著名微合金管道專家J.Malcolm Gray曾這樣評價:中國建成的全尺寸氣體爆破試驗場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3月12日,中國工程院蘇義腦、孫金聲等院士與全國10位相關領域專家齊聚北京,就高鋼級大口徑管道安全關鍵技術與規模應用成果進行交流探討和技術論證。
油氣管道是能源供給的通道,安全關系國計民生。如何從源頭保證油氣管道,特別是高鋼級大口徑管道運行的本質安全一直是業界關注的重點。
今年3月1日,尼日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利亞石油管道發生泄漏爆炸,造成50人失蹤,大范圍水資源和空氣污染。事故再次引發人們對油氣管道安全的關注。
據統計,截至2018年我國已建成油氣長輸管道13萬千米,2025年這一數據將達到24萬千米,其中以西氣東輸一二三線和中俄東線為代表的高鋼級大口徑管道就有4萬千米,而且隨著我國油氣消費量和進口量的快速增長,高鋼級大口徑管道的建設規模必將逐步提升。但這些管道在帶來大量“福氣”的同時,也對安全運行提出了嚴格要求。
中國材料科學家、石油管材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鶴林指出,此前我國長輸管道建設運行安全方面的主要技術挑戰有:一是缺少全尺寸爆破試驗平臺,無法準確預測大輸量管道止裂韌性;二是復雜載荷條件管道防災技術存在瓶頸,難以滿足安全防護要求;三是焊縫缺陷內精度低,缺乏應力連續內檢測裝備;四是高鋼級大口徑管道失效機理和災害后果認識不足,風險管控難度大。
“預知預測預防油氣管道風險、避免惡性事故發生,實現管道本質安全,是我們管道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總經理閔希華說。為了給祖國輸油氣、給人民送“福氣”,自2006年開始,在國家和中國石油24個科研項目支持下,西部管道公司組織“產學研用”7家單位、200多名科技人員,針對上述技術挑戰,歷時12載持續攻關,獲得突破性進展。
據閔希華介紹,他們創建了亞洲首座、世界第三座高鋼級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全尺寸爆破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創新了復雜載荷條件下管道防災技術,并創建相關國家標準;研制出管道高精度檢測裝備和系統;形成高鋼級大口徑管道定量風險評估技術等四大技術創新成果,有效解決了四大挑戰,為我國油氣管道安全運行,特別是未來管道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鶴林說,西部管道公司等單位借助西氣東輸管道建設,組織開展的管道斷裂控制、高精度監測等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的數據和成果,對中俄東線、西氣東輸四線等油氣管道建設,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另據了解,四項創新成果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5件,制定標準9項,4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管道全尺寸爆破試驗及止裂、管道應力弱磁內檢測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繼美國、意大利、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國際著名微合金管道專家J.Malcolm Gray曾這樣評價:中國建成的全尺寸氣體爆破試驗場具有世界先進水平。